1、学科建设历程
表1 学院学科建设发展历程
2003年 |
信号与信息处理二级学科申报 |
2004年 |
信号与信息处理二级学科授权 |
2005年 |
中国气象局大气探测重点开放实验室获批 |
2007年 |
四川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大气探测技术”获批 |
2010年 |
“大气探测技术”博士后工作站授权 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授权 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学位授权 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高速信号处理(建设期)获批 国家级教学团队“大气探测技术教学团队”获批 |
2011年 |
自设二级学科“气象探测技术”授权 与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共建“气象雷达信号处理分中心” 四川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大气探测工程技术中心”获批 |
2012年 |
中国气象局大气探测重点开放实验室通过验收 自设二级学科“气象探测技术”正式招生 |
2013年 |
四川省气象探测人才专业学位教育实践基地建设获批 |
2015年 |
更名为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
2、科研团队
学院注重电子信息技术与大气科学交叉、融合,形成了稳定的研究方向。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已经在气象雷达、气象卫星、地面观测等方面取得了一批国内领先水平的科研成果。学院作为第一责任人完成了包括国家自然基金、国家863项目和气象行业专项在内的一批科研项目。
表2 科研团队列表
研究方向 |
负责人 |
气象雷达信号处理研究 |
何建新(教授/博导) 李学华(副教授/博士) |
移动气象雷达系统研究 |
姚振东(教授) 杜雨洺(教授/博士) |
大气遥感方法与技术研究 |
邓小波(教授/博士) 丁继烈(教授) |
雷电防护工程与技术研究 |
孙秀斌(副教授/博士)刘昆(副教授/博士) |
地面气象观测技术与装备研究 |
马尚昌(教授/博士) 卢会国(副教授) |
综合观测资料处理及应用 |
杨玲(教授/博士) 王海江(副教授/博士) |
微波技术及应用研究 |
文继国(教授/博士) 杜国宏(副教授/博士) |
生物效应及医学仪器研究 |
杨波(教授/博士) 刘冀成(教授/博士) |
人工影响天气技术及应用研究 |
樊昌元(教授) 牛海顺(副教授) |
图像处理及应用 |
谢明元(教授) 刘志宏(教授/博士) |
超声生物效应及生物医药 |
王保强(教授) 李永红(副教授/博士) |
3、科研设备
表3 近三年采购的部分科研设备列表
仪器设备名称 |
型号 |
数量 |
总价 |
矢量网络分析仪 |
N5244A \ZVL-6 |
3 |
3283890 |
微波矢量信号发生器 |
E8257D \安捷伦N5102A9\安捷伦E8267DK-004\E8267D\N5182A |
6 |
1890000 |
东芝DLP拼接单元及处理器 |
P601DL |
24 |
1701000 |
移动式边界层风廓线雷达系统 |
* |
1 |
1497897 |
混合信号测试平台 |
ASL 1000 |
1 |
1300000 |
DEC小型机 |
VAX4000-300 |
1 |
1167082 |
数字示波器 |
DS1102E\TDS2024C\SDS1102C\YB4320C\GDS-1102A |
160 |
1120000 |
测风雷达 |
GFE(L)1型 |
1 |
969550 |
嵌入式实验箱 |
S3C6410 Android |
80 |
960000 |
倒装焊台 |
T-3000FC3 |
1 |
900000 |
X射线荧光光谱仪 |
XRF-1800 |
1 |
885236 |
微脉冲激光雷达 |
MPL-TP |
1 |
880000 |
信号发生器 |
PF40 \N9310AYB1639 |
198 |
753000 |
固态雷达 |
祥云HTXY-2 |
1 |
698000 |
微波矢量信号发生器 |
E8267D |
1 |
698000 |
手动测试探针台 |
EPS150RF |
1 |
600000 |
测雨雷达 |
713 |
1 |
550000 |
信号分析仪 |
N9030A(OPT550) |
1 |
534800 |
透式能见度仪 |
LT31 |
1 |
520300 |
透射式能见度仪 |
LT31 |
1 |
520000 |
网络实时频谱分析仪器 |
力科 WA |
1 |
499000 |
风速仪表检定配套装置 |
KFZ型 |
1 |
429000 |
气象卫星云图接收机 |
FY-2 |
1 |
410068 |
创新实验开发平台 |
S5PV210 |
50 |
407200 |
多功能手动压焊台 |
7476D |
1 |
400000 |
恒温恒湿箱 |
430 |
1 |
396000 |
大气颗粒物监测仪 |
TEOM1405F |
1 |
395000 |
双极化天气雷达测试信号源 |
2026A |
1 |
394000 |
辐射表(总、散、直) |
* |
120 |
383000 |
野外便携式光谱仪 |
GER-2600 |
1 |
365000 |
稳压电源 |
* |
200 |
340000 |
X波段天气雷达速调管 |
KX4071C |
2 |
335000 |
EMC频谱分析仪 |
R*S/FSV30/ |
1 |
332600 |
恒温恒湿箱 |
YGM |
1 |
313900 |
自动气象站 |
RAMOS |
1 |
300000 |
光谱分析仪 |
AQ6370C |
1 |
300000 |
4、科研项目及成果
(1)科研项目
近三年(2013-2015)科研项目总计100项,总经费3014万元。其中纵向项目53项(国家级项目18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3项,其它纵向项目22项),纵向项目总经费约1815万元。
表4近三年部分科研项目列表
项目名称 |
项目 负责人 |
项目级别 |
经费 (万元) |
年份 |
小型激光测风雷达研制及试验 |
张福贵 |
科技部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 |
184 |
2014-2016 |
基准探空仪系统及观测方法研究 |
姚振东 |
科技部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 |
351 |
2013-2015 |
地面气象观测综合集成关键技术开发和应用(合作) |
张素娟 |
科技部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 |
51 |
2013-2015 |
声表面波传感器结合露/霜点仪测量技术在大气湿度探测方面的应用研究 |
姚振东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109 |
2015-2018 |
非球形冰晶粒子光散射和甲烷高光谱卫星遥感反演的研究 |
丁继烈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86 |
2015-2018 |
大气中基于多面体阵元能量辐射源有噪无源定向模型及抗噪研究 |
王江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82 |
2015-2018 |
非球形降水粒子谱测量方法研究 |
佘勇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79 |
2015-2018 |
基于压缩感知的天气雷达回波信号处理 |
曾强宇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25 |
2015-2017 |
利用地基GPS水汽层析技术对成都平原不同天气背景下的水汽演变特征研究 |
王皓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25 |
2015-2017 |
地球同步轨道星载降雨雷达地表杂波问题研究 |
何建新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84 |
2014-2017 |
卷云条件下短波红外高光谱分辨率卫星遥感反演二氧化碳的研究 |
邓小波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80 |
2014-2017 |
双线偏振天气雷达冰雹云早期识别方法研究 |
苏德斌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80 |
2014-2017 |
不同土壤环境条件下建立土壤电离动态模型的方法研究 |
刘昆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25 |
2014-2016 |
高光谱分辨率氧气A吸收带地表气压和气溶胶廓线反演研究 |
刘海磊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25 |
2014-2016 |
高功率微波在土壤中传播模型的建立及非线性传播特性研究 |
唐涛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25 |
2013-2015 |
REDD1对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滋养细胞低氧应激反应中糖代谢的调控机制研究(合作) |
刘冀成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5 |
2013-2015 |
(2)专利
近三年(2013-2015),学院教师获得专利共计61项。
表5近三年威尼斯432888can专利一览表
中文名称 |
第一 作者 |
专利 类型 |
授权时间 |
专利授权号 |
多参数模拟气象雷达回波发生方法及发生装置 |
何建新 |
发明专利 |
2014-06-11 |
ZL201310008448.3 |
土壤电离的临界电场强度估计方法 |
刘昆 |
发明专利 |
2014-10-08 |
ZL201210539125.2 |
一种基于人影高炮作业参数的数字化采集装置及其检测方法 |
樊昌元 |
发明专利 |
2014-11-26 |
ZL201210057367.8 |
用于医学领域TMS的瞬变电磁场激励系统 |
刘冀成 |
发明专利 |
2015-02-04 |
ZL201210107994.8 |
基于瞬变电磁法的探测装置 |
刘冀成 |
发明专利 |
2015-04-01 |
ZL201210079516.0 |
基于光电原理的太阳辐射观测装置的实现方法 |
马尚昌 |
发明专利 |
2015-08-26 |
ZL201410009888.5 |
一种用于双极化天气雷达的双路多阶相关检测方法 |
史朝 |
发明专利 |
2015-02-11 |
ZL201310261521.8 |
一种微带标签天线 |
唐涛 |
发明专利 |
2015-07-15 |
ZL201310752073.1 |
一种网络式多轴电动平移台控制装置 |
何建新 |
实用新型专利 |
2013-09-04 |
ZL201320150444.4 |
一种基于PC平台的天气雷达信号处理装置 |
何建新 |
实用新型专利 |
2013-09-04 |
ZL201320150410.5 |
源和负载直接耦合的基片集成波导滤波器 |
李荣强 |
实用新型专利 |
2013-07-24 |
ZL201320087823.3 |
基片集成波导双模滤波器 |
李荣强 |
实用新型专利 |
2013-07-24 |
ZL201320083574.0 |
宽频带半波振子天线 |
夏运强 |
实用新型专利 |
2013-07-03 |
ZL201320013720.2 |
双通道双频段MIMO微带天线 |
唐涛 |
实用新型专利 |
2013-07-03 |
ZL201320013735.9 |
基于单片机控制的单边带对讲机 |
文继国 |
实用新型专利 |
2014-08-06 |
ZL201320788776.5 |
具有帯阻特性的微带天线 |
唐涛 |
实用新型专利 |
2014-04-02 |
ZL201320668146.4 |
一种植物药活性成分高效提取的新型超声装置 |
王保强 |
实用新型专利 |
2014-08-06 |
ZL2013202604312 |
光电型日照计自动调零装置 |
张素娟 |
实用新型专利 |
2013-11-06 |
ZL201320289995.9 |
地面气象观测综合性集成系统 |
马尚昌 |
实用新型专利 |
2013-10-16 |
ZL201320289699.9 |
转数测量装置 |
李永红 |
实用新型专利 |
2014-12-24 |
ZL201420373601.2 |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心电监护系统 |
刘志宏 |
实用新型专利 |
2015-08-05 |
ZL201520037193.8 |
一种新型风向传感器 |
卢会国 |
实用新型专利 |
2015-10-14 |
ZL201520118444.5 |
基于无线网络的烟雾报警装置 |
王海江 |
实用新型专利 |
2015-08-19 |
ZL201520291024.7 |
5、学科竞赛
表6 2014-2015 “华为杯”第九届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获奖统计
序号 |
参赛学生 |
指导 教师 |
参赛作品名称 |
获奖等级 |
1 |
张明、杨那、李龙飞 |
樊昌元 |
一体式自动气象站 |
国家一等奖 (前十名队伍) |
2 |
李修荣、唐艳丽、武雪莹 |
黄启宏 |
酒曲房无线自组网温湿度监控系统 |
国家三等奖 |
3 |
黄敏、李丹、卢勇 |
卢会国 |
人影高炮作业信息自动采集系统设计 |
国家三等奖 |
4 |
刘志刚、羊德超、王鹏 |
王保强 |
室内空气质量测控系统 |
省级二等奖 |
5 |
郭盼盼、巴连杰、梁兴艳 |
李永红 |
基于阻抗测量与蓝牙技术的肠道动力监测系统 |
省级二等奖 |
6 |
王晨莎、杨磊、张力 |
刘志宏 |
骑游智能交互系统 |
省级二等奖 |
7 |
马硕、梅斯靖、张东明 |
蒋世奇 |
发动机喘振检测装置开发 |
省级二等奖 |
8 |
刘凯、皮波、邱玲 |
姚振东 |
河面污染物雷达探测系统 |
省级三等奖 |
9 |
冯婉悦、张丽洁、张鹤鹏 |
李建 |
太阳能动力大棚自动换气系统 |
省级三等奖 |
10 |
钱梦、倪进宝、龙永良 |
杜雨洺 |
自适应陷波器设计 |
省级三等奖 |
11 |
谌进、陆扬、帅红 |
马尚昌 |
传感器智能采集传输控制系统 |
省级三等奖 |
12 |
刘露、李俊、祁月皎 |
李学华 |
基于Zigbee网络的运动体能数据监测系统 |
省级三等奖 |
13 |
熊峰、范潇、哈思劲 |
张福贵 |
智能家居环境监测系统 |
省级三等奖 |
14 |
杨龙成、巴连杰、张帅 |
陆继庆 |
基于TEM的暗敷避雷带检测系统设计 |
省级三等奖 |
15 |
皮波、邓云逸、李文武 |
王烁 |
超声波三维矢量风测量系统 |
省级三等奖 |
16 |
李岩、刘凯、周骏鹤 |
姚振东 |
小型光伏发电控制系统 |
省级三等奖 |
17 |
张帆、宋利晓、朱泽伟 |
唐涛 |
通信铁塔雷击电磁效应仿真分析 |
省级三等奖 |
18 |
郑鹏斌、方刘海、杨鹏飞 |
文继国 |
小区温度智能监测站 |
省级三等奖 |
19 |
胡旭东、邱玲、宗安 |
佘勇 |
基于数字接收机的气象探空数据传输系统 |
省级三等奖 |
20 |
余杭、郭盼盼、林健 |
李永红 |
基于行为学观测的脑创伤智能电磁造模分析系统 |
省级三等奖 |